close

逆轉勝08-一臉純真的「棒球小子」,讓許多人憶起過往的棒球夢。  

逆轉勝——臺灣棒球特展
Reversal victory -- Special exhibition of Taiwan baseball
文.攝影/林培

「紅不讓!紅不讓!」隨著主播提高八度的興奮音調,轉播現場歡聲雷動。「這是兩分再見全壘打!贏了,中華隊贏了!」球場觀眾全站起來。「九局下半,中華隊一人上壘、兩人出局,全壘打扳回兩分,六比五,六比五!逆轉勝!」

在臺灣,棒球可說是「全民運動」,許多人即使不曾上場比賽,也可能玩過,就算沒到現場看比賽,也曾透過電視轉播觀戰。

前幾年王建民在美國職棒大聯盟效力洋基隊,表現出色成為「臺灣之光」,每次出場吸引國人強烈關注,大家情緒隨領先、落後起伏,拋開政治藍綠,隔洋一起為他歡呼或嘆息。

這種現象也出現在國內職棒、經典賽、亞洲職棒大賽、奧運等許多重要比賽。更早以前的1969年(民國58年),金龍隊捧回第一座世界少棒冠軍,三年後美和隊勇奪世界青少棒冠軍,1974年美和青棒、美和青少棒、高雄立德少棒,首度獲得「三冠王」,世界冠軍有如「探囊取物」。球員長大有的繼續往成棒發展,1990年臺灣成立中華職棒聯盟,再把棒球推向新里程。

日本時代就有棒球了!
棒球成為我們的「國球」,就像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1968年(民國57年)臺東紅葉少棒大勝號稱「世界冠軍」的日本關西隊,透過當時台視現場轉播,許多人激動落淚,第二年金龍少棒在美國威廉波特抱回世界冠軍更是舉國歡騰,帶動少棒、青少棒、青棒三級棒球發展。

但臺灣棒球是從「紅葉傳奇」開始的嗎?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舉辦「逆轉勝:臺灣棒球特展」,許多觀眾驚異地說:「咦!日本時代就有棒球了喔?1931年嘉義農林隊還拿到日本全國高校棒球聯賽甲子園亞軍呢!」再仔細對照,當年嘉農和37年後的紅葉小將,都是在不被看好情況下創造奇蹟,以「逆轉勝」來形容最貼切不過了。

策畫這項特展的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組組長謝仕淵博士,是國內有名棒球史文字工作者。他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的博士論文,以日本時代臺灣棒球史為研究題材,事後修訂整理,由臺灣歷史博物館出版《國球誕生前記:日治時期臺灣棒球史》,和《日治時期臺灣棒球口述訪談》兩本專書。十年前他仍攻讀博士時,與當時就讀中央大學歷史系碩士班的謝佳芬合著《台灣棒球一百年》,獲得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推薦書,並入圍新聞局圖書金鼎獎。此後應邀為公共電視、客家電視台拍紀錄片,策畫多項展覽,在廣播電台主持「開港講棒球」,並撰寫系列文章。

逆轉勝05-棒球在臺灣幾乎是「全民運動」,精彩比賽吸引滿場座無虛席觀眾。(翻攝自臺史博展場)

(棒球在臺灣幾乎是「全民運動」,精彩比賽吸引滿場座無虛席觀眾。(翻攝自臺史博展場))

逆轉勝06-在沒有電視轉播的日本時代,街頭上聚集許多人透過電台收聽棒球轉播。(翻攝自臺史博展場)  

(在沒有電視轉播的日本時代,街頭上聚集許多人透過電台收聽棒球轉播。(翻攝自臺史博展場))

野球‧棒球
謝仕淵說,許多人以為臺灣棒球熱潮是近半世紀前開始,這是很大的誤解。棒球1830年代起源於美國,然後傳到古巴等中南美洲國家,和亞洲菲律賓、太平洋各島嶼。日本留學生從美國帶回這項運動,1895年以後傳到日本殖民地臺灣,當時和日文一樣都稱為「野球」。初期多為日本人參與,1906年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中學部(臺北市立建國中學前身)出現第一支野球隊。

1931年後起之秀嘉義農林野球隊,取得臺灣代表權進軍甲子園大賽,過關斬將贏得亞軍震驚日本,寫下輝煌「KANO」傳奇。連投四場的王牌投手吳明捷,被網羅到早稻田大學就讀,不僅幫助奪下冠軍,並在六大學秋季聯盟賽轟出七支全壘打,紀錄保持了20年。嘉農野球隊當時由日本人和臺灣漢人、原住民組成,後來三度叩關甲子園大賽,雖未超越先前亞軍佳績,但吸引許多人才投身這項運動,包括有「臺灣貝比魯斯」之稱的洪太山。名導演魏德聖帶領團隊新拍攝完成「KANO」,電影中嘉農球衣、球具等,在臺史博棒球特展看得到。

1945年(民國34年)日本戰敗投降,隨後中華民國政府退守臺灣。美國第七艦隊協防閒暇打球聯誼,臺灣原有野球隊吸收美式打法,此後改稱為棒球。當時企業、銀行、國軍紛紛成立棒球隊,比賽吸引許多觀眾,省運棒球賽更是競爭激烈,有報導形容「球迷無立錐之地」,甚至爬到楊柳樹樹梢或屋頂上,瘋狂程度可見一斑。後來棒球協會選拔組成臺灣聯隊,到菲律賓宣慰僑胞並比賽,進而正名為中華民國隊參加亞洲杯比賽,開始產生棒球國手,洪太山是箇中翹楚。

逆轉勝07-早年小朋友比賽棒球畫面   

(早年小朋友比賽棒球畫面)

好手如雲
「紅葉傳奇」開始大家熟悉的棒球風光歲月,臺灣體育運動大學校長林華韋出身七虎少棒,加入華興青少棒、青棒隊,輔仁大學一年級當選成棒國手,後來多次擔任中華隊總教練。父親林開登曾反對他打棒球,卻默默為他收集許多剪報和榮耀物品,談起兒子成就滿臉笑容,但又閃過幾許不捨。棒球特展開幕當天,林華韋和姊姊陪雙親參加,他們捐贈許多珍貴文物,讓更多人憶起那段全民瘋棒球日子。

球員長大後的中華成棒代表隊,1984年洛杉磯、1992巴塞隆納兩次奧運分別奪得銅牌、銀牌,「巨砲」趙士強、執掌兵符的林華韋,和許多好手都曾歷經「三冠王」年代。臺灣成棒在世界站穩前五名實力,曾讓球風剽悍的古巴棒下稱臣,演出許多令人刮目相看的驚嘆號。到日本發展的「二郭一莊」郭源治、郭泰源、莊勝雄,和美國職棒大聯盟放異彩的王建民、陳金鋒、郭泓志,每次國家徵召都以為披上中華隊戰袍為榮。

逆轉勝01-「逆轉勝:臺灣棒球特展」開幕,「臺灣貝比魯斯」洪太山(左起)、「深山虎」林華韋、「森林王子」張泰山,跨越不同世代同台。

(「逆轉勝:臺灣棒球特展」開幕,「臺灣貝比魯斯」洪太山(左起)、「深山虎」林華韋、「森林王子」張泰山,跨越不同世代同台。)

逆轉勝02-「森林王子」張泰山不斷創造國內職棒紀錄,展場為他設立的展區吸引參觀。  

(「森林王子」張泰山不斷創造國內職棒紀錄,展場為他設立的展區吸引參觀。)

職棒崛起
1990年起臺灣職棒提供許多優秀球員新舞台,也讓廣大球迷陶醉更精彩球技表演,但黑道介入簽賭、打假球,多位球星涉入醜聞,不知傷了多少人的心。所幸,在許多人自覺並努力下,近來純粹的棒球熱逐漸回溫。統一獅「森林王子」張泰山,進入職棒就奪下當年新人王寶座,如今他是中華職棒全壘打、打點、安打等多項紀錄保持人,他的成長和經歷見證棒球發展,更重要是以精湛球技挽回球迷信心。

打開近半世紀「臺灣棒球史」,國手光環和世界冠軍「名利雙收」,從金龍少棒開始成為追逐目標,「南美和.北華興」爭得無數獎杯,但「三冠王」榮耀背後,隱藏許多球員辛酸和無奈,加上先前紅葉小強超齡、冒名頂替,棒球運動畸形發展,付出冠軍慘痛代價。

謝仕淵說,1970年代臺灣遭逢中日斷交、退出聯合國等外交挫折,「三冠王」打出國人許多自信。當時集中組隊菁英式訓練,和一切只為得世界冠軍,似乎讓打球變了質。但棒球不應只是輸贏,有更多意義精神內涵才對,這是他探求臺灣棒球一百年來歷史目的。

豐富的棒球故事
1974年出生的謝仕淵,那年臺灣第一次拿到世界「三冠王」,似乎注定他和棒球不解緣。從小他和三個弟弟在爸爸帶領下玩棒球,就讀屏東永達工專、東吳大學歷史系時打過校隊,後來在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班,得到多位老師啟發,決心往屬於我們的大眾歷史研究。

謝仕淵說,他從文獻和舊報紙找到的棒球史料,發現多偏重比賽勝負,尤其日本時代和戰後這一大段,似乎是忽略的棒球史,於是他想辦法訪問當年參與棒球的人。十年前為找1931年代表嘉農到日本比賽的蘇正生老先生,沒有門路請臺南東山鄉公所幫忙,一開始被當做詐騙集團,幾度嘗試才如願,再憑線索到臺南孔廟廣場,找到日治時期重要棒球選手黃丙丁老先生。許多前輩身歷其境的口述,串起生動又豐富的棒球故事。

逆轉勝03-日本時代稱棒球為野球,當時野球熱潮出現許多周邊商品產品。 

(日本時代稱棒球為野球,當時野球熱潮出現許多周邊商品產品。)

策勵人生的逆轉勝
嘉農畢業多次入選國手的洪太山,1970年代少棒熱時擔任裁判。謝仕淵第一次拜訪時,老先生許多資料塞在紙袋,幾次訪談後細心重新整理好,為臺灣棒球史留下寶貴見證。90歲老先生不僅幫謝仕淵專書寫序,並參加棒球特展開幕。

謝仕淵說,棒球是很多人共同記憶,透過特展希望大家共同寫下「棒球與我」故事,臺灣棒球史將可更多元有趣。

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呂理政說,臺灣屢屢在逆境中力爭上游、扭轉局面,「逆轉勝」不僅適用在棒球,更是臺灣精神最好寫照。特展讓大家重新回顧棒球最原始、最純真的一面,在小朋友、球迷單純熱情中,思考我們應該留給下一代,什麼樣的棒球環境。

臺灣近來面臨政治紛擾、經濟衰退,許多人因高失業率,對前途茫然失措。透過棒球特展重溫舊夢、省思未來,也許可以策勵人生如何「逆轉勝」!

(作者為文史研究者)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精彩活現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Nissues 的頭像
    TNissues

    台南都會報

    TNissu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