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祭」是地方盛事,每艘王船結合許多民間技藝,令人嘆為觀止……
水火交.天人會 ——臺灣王爺信仰特展
Connecting People with Heaven: the Plague Expulsion Festivals and Belief in the Royal
Lords (Wangye) in Taiwan
文‧攝影/林建農
臺灣四面環海氣候溫濕,容易滋生瘴癘,去瘟除疫的王爺信仰特別興盛。如今
各地「王船祭」場面盛大,在地民眾熱情參與,更吸引許多看熱鬧觀光人潮,
和早期「送瘟」避之唯恐不及,已有很大轉變。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舉辦「水火交.天人會-臺灣王爺信仰特展」,入口佈景
燒王船畫面非常吸睛,展場內澎湖木造王船鮮豔奪目。臺南北門三寮灣東隆宮
製作遷船模型,大家合力將王船從廟前廣場移到送王火化地點,人物栩栩如
生,所呈現張力極為傳神。
「王船不是紙紮的嗎?」「王船都這麼華麗嗎?」「王船一定要燒掉嗎?」
「王船怎麼來的?」不少人對王船與王爺相關信仰充滿好奇,但又難免困惑。
有些人自有一套認知,把「王船」和迎王祭典畫上等號,以為「送王」等於燒
王船,但其實王爺(或王船)信仰有更深刻內涵,不能這麼簡化。
臺灣歷史博物館特展透過「水」、「火」、「天」、「人」四個角度,介紹王
爺信仰與祭典多元內涵,配合文物和看板文字、照片,及相關影片解說,讓大
家認識更多面相和傳說故事。
王船在王爺信仰中扮演什麼角色?簡單說就是王爺代天巡狩的交通工具,也可
說是迎王祭典重要法器。臺灣和中國大陸華南濱海地區,王爺信仰特別興盛,
主要和瘟疫有關,因此產生王爺搭乘王船來去的概念。「水」成了迎王祭典舞
台,民眾先到海邊或河邊恭迎王爺上岸,為地方驅除瘟疫、消災解厄後,再將
王爺和王船送到水邊火化。
但其實最初王船並不是火化飛昇,而是送到水邊漂流帶走瘟疫。長期研究王船
信仰的黃文博,應邀到臺灣歷史博物館演講說,最初送「瘟王船」有放逐死
亡意涵,稱之為「遊地河」。漸漸,瘟神信仰由原型疫鬼轉型,逐步進化為
代天巡狩的萬能神明,清朝中葉以後多採火化方式,飛昇上天繳旨稱為「遊天
河」。
(臺灣王爺信仰特展許多珍貴鏡頭是攝影記者出身的楊錦煌提供)
入醮遶境
黃文博歸納臺灣地區王船信仰為六大系統,包括東港溪流域、二仁溪流域、曾
文溪流域、八掌溪流域、朴子溪流域和澎湖地區。從外觀上看,這六大系統都
是由造船儀式開始,經由「請王入醮」、「迎王遶境」,再到送王儀式而結
束,但各系統又有主系和支系之分,各有各的不同內涵和特色,甚至獨立發展
成一地之俗,有的差異也許很大。
澎湖大王船在祭典中要出海巡視,因此特別重視航行實用機能。但臺南、高雄
一帶木造王船,船體弧度較大,造型裝飾講究雍容華貴,彩繪避邪神獸、八仙
等圖案。屏東東港以漁業為主,王船繪有魚、蝦等,祈求魚獲豐收。各地另有
竹編紙糊王船,體型雖小但航行用具等一應俱全,近年更出現充滿創意的龍
舟、遊艇等造型。
建造王船有一定儀式和程序,主事廟宇先搭建「王船廠」,和供奉廠官爺、總
趕(或管)公、媽祖等神明的「總管(或趕)所」,造船期間禁止閒雜人等進
出。王船龍骨稱為「寶(左舟右參)」,許多廟宇先請示王爺「寶(左舟右參
)」大小,依指示方向尋找。建好後「安龍目」、「安崁巾」、「安梁頭」等
儀式,賦予王船神性,「進水出澳」拉到廣場,定位後「豎桅」、「拋錠」,
象徵已下錠停泊,可以接受信眾膜拜。
各地「王船祭」多由「請王」開始,廟方先佈置王府或代天府,恭請王爺進駐
後,展開一系列活動。設在正殿的王府平常不開放,工作人員組成「內司」負
責辦理行儀,顯得莊嚴神祕。驅逐瘟疫並祈福的醮典,一般人看到是搭有牌樓
的外壇。道士演法空間的內壇,外面豎天旗、蜈蚣旗,裏面供道教三清等圖
案,及各方鑒醮神明、令旗、斗燈等等。王府行儀和醮典法事很繁複,臺史博
展場許多文物和照片,數位影片有助進一步認識。
(安定蘇厝真護宮永祀出巡王船(右),祭典期間另外打造「遊天河」王船)
臺灣第一香
許多人最有印象的應是遶境遊行,澎湖出動漁船水上繞境,高雄茄萣王船陸地
行舟,展現不同異趣。臺南地區結合「王醮」的刈香遶境,已形成重要民俗,
西港慶安宮規模和範圍特別龐大,「西港仔香」被稱為「臺灣第一香」。麻豆
代天府有「麻豆香」,今年佳里金唐殿科年將辦「蕭壠香」。
遶境最有看頭是各種陣頭,有道是「輸人不輸陣」,參與庄頭、廟宇無不全力
以赴。宋江陣,金獅陣、水族陣、白鶴陣、蜈蚣陣和家將等等,十八般武藝登
場,在地民眾和交陪境共襄盛舉,透過參與凝聚情感和認同。
王船祭
「送王」是整個祭典最後高潮,王船由廣場遷到水邊火化,沿途須避開牌樓、
電線、房舍,並跨越岸邊堤防,在在考驗主事者規畫、協調能力,更需很多人
分工合作。
「王船祭」是地方盛事,每艘王船結合許多民間技藝,令人嘆為觀止。許多王
爺廟供有王船,但不一定送王船,更別說燒王船了,安平就以永祀不送為特
色。被稱為全臺王爺總廟的南鯤鯓代天府,相傳五王乘王船來臺,「鯤鯓王」
也曾跨海出巡,但據說140多年前發生王船自焚,此後不再建王船。
臺南七股番仔塭公廨農曆九月初五祭阿立祖,然後燒金紙層層糊貼的「阿立祖
船」,有如「燒王船」般,是很特殊的例子。
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王爺信仰如此多元,即使同一里內,或街
頭巷尾兩座王爺廟,可能祀神和祭典都不同,值得深入多加觀察。
(作者為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導覽志工)
(臺灣王爺信仰特展署名陳丁林的燒王船油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