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鹽水烽炮25  

其實,一座充滿歷史人文與歲月鑿痕的古鎮,猶如滄桑美人般舉手投足之間都

有其值得細心領略的風韻……

蜂炮和意麵的故鄉——懷舊鹽水鎮

文/毛小玲 資料提供/台南市月津文史發展協會

鹽水是台南最古老的城鎮之一,因瀕臨倒風港內海,遂漸成海陸通商要港,居

民以海船直接與中國諸港貿易,繁華一時,是台灣早期明末清初所興起的港口

市鎮之一,舊昔與安平、鹿港齊名,並列為三大商港,台灣諺語:「一府二鹿

三艋舺四月津」,可見鹽水早期市街的興盛景況。歲月風華形塑出鹽水鎮的古

樸韻味,特別是在當下各地快速現代化發展的今天更顯獨特。

 

鹽水位處嘉南平原北端,於八掌溪和急水溪之間,乃二溪沖積形成之地形,東

鄰新營區,西界學甲區,南接下營區,北隔八掌溪與義竹鄉相望,東北鄰後壁

區。昔時稱為「鹽水港」,是一海港,也是河港。明永曆年間(西元1662),即

在今舊營里與後宅里一帶拓墾,漸成聚落。清康熙末年(西元1712),陳氏二人

招佃入墾荒地,漸成市街,形成了「圭壁庄」或「大奎壁莊」,此乃鹽水港的

前身。

 

據諸羅縣誌載:「鹹水港街,屬大奎壁莊,商賈輳集」,時至嘉慶、道光年

間,為最鼎盛時期,現矗立於中山路上的葉家八角樓,即此時期之建築物

;「月津」之名普遍有兩種說法,應是都有相關,一是因街區的東、南、西三

面環水,狀似新月,故地名又稱為「月港」或「月津」,另一說法是來自中

國,鹽水是個移民的城市,當年樟州居民渡海來台討生活,樟州有個港口叫月

港,居民為懷念故鄉取名為月津港,也帶來了外來品種水仙花球根,所以過年

時才有水仙花的節慶,鹽水的宮廟如:月港護庇宮、月港大眾廟、月港武廟

等,都保有月港的名號。

 

當時港口與庄是分開的,爾後械鬥、戰亂頻仍,鹽水四周遂築城坦保衛鄉里,

設了東、西、南、北四個城門。然十九世紀下半期後,河川泥沙淤積,港口

機能漸漸喪失,加上當時惡疫蔓延,使此一繁華大城鎮趨向衰微,再則日治

時期,地方仕紳唯恐鐵路之修築將破壞地理風水,再度錯失成為交通樞紐的契

機,限制了鹽水的發展,漸漸演進為現今的概況。

 

1961年的鹽水朝琴路(曾德輝提供)

(1961年的鹽水朝琴路:曾德輝提供)

20131220_144722

(鹽水鎮前身:鹽水信用販賣購買組合,1920年創立)

小鎮生活風情-C005

(小鎮生活風情)

IMG_20131220_163608  

(鹽水街道現貌)

 

蜂炮

「北天燈、南蜂炮」,「鹽水蜂炮」是鹽水長期保留下來的,在台灣獨領風騷

的傳統民俗文化慶典,每年元宵節的施放烽炮活動已經成為一年一度全國矚目

的重頭戲,出巡的神轎所到之處鞭炮、高空煙火沖透雲霄,尤其是列出各種陣

勢的蜂炮引燃後如萬箭齊發四處激射流竄,當真讓人無處可逃,煙硝瀰漫整個

街道都被炮紙覆蓋著,幾乎看不到柏油路面,場面十分壯觀,總是吸引數萬名

從各地湧來的民眾熱情參與,一起體驗臨場的震撼快感。除了國內各家媒體競

相轉播之外,連國外媒體及友人都趨之若鶩。

 

居民相信流傳百年的古老傳說,在元宵當天,身上被炮炸得愈多,來年運勢就

會愈旺,所以,參加盛事的民眾都會自備安全帽、口罩、透明眼罩、雨衣、膠

鞋……等全副武裝,享受這一趟蜂炮的狂歡嘉年華——在武廟。

炮城

(炮城)

鹽水烽炮23

IMG_1811  

 

武廟

鹽水武廟位於台南市鹽水區武廟路,主祀關聖帝君,是台灣民間信仰最為廣泛

的神明,創建於清康熙七年(西元1668年),廟前特設有30尺關聖帝君像及關刀

香爐,是鹽水區歷史悠久的名剎,因主辦每年的「鹽水蜂炮」活動而聞名國內

外,民國87年列為台灣三級古蹟。

 

武廟最廣為人所知的傳說,即放蜂炮的習俗,據說清光緒年間,鹽水流行瘟

疫,當時因醫藥不發達,死者眾多,居民恐慌束手無策,祈求關帝聖君解災救

難,幸獲關帝爺降旨,在正月十五元宵夜命周倉將軍為前導,帝君神轎殿後,

信眾隨神轎一路以蜂炮驅逐瘟疫,遶境大街小巷至天明,一掃瘟疫邪魔。自

此,後代子孫每年沿襲往例,迎請關聖帝君元宵夜出巡,演變至今每年元宵蜂

炮活動,成為地方一年一度的盛事,奠下今日鹽水遠近馳名的民俗特色。

20131220_142125

20131220_142248

20131220_141446  

 

月津港

月津港,港邊榕蔭茂密,水色澄清,昔年商賈晝夜進出均休憩於此,明永曆

16年(西元1662),鄭成功部將何積善將軍有感於商旅往來勞頓,在碼頭西側樹

下蓋了一座涼亭供商旅休息,取名「聚波亭」,為古月津八景之一,文人雅士

常聚於亭內吟詩,佳句不少,港邊的「聚波漁火」石碑,見證當年碼頭舟楫往

來頻繁、貨物裝卸的繁榮景象。

 

月津港在歷時五年多的疏浚,把褪化為埤塘的舊水路逐漸清澈了,比美江南風

情的水月橋如彎月的圓拱橋墩,映照水面上。再向西與興隆橋、鹽水橋,直抵

聚波亭,一點一點的串起昔日月津港通商的水道遺址,營造出一處兼具人文與

生態風情的親水公園。

鹽水港老街道-A003-3-1  

 

橋南老街

「橋南老街」因位於鹽水興隆橋之南而得名,早期稱「過橋街」。月津港昔日

只有一座橋,即「興隆橋」,明清時期是往來諸羅(嘉義)及台南府城間必經的交

通樞紐要道,「長約400公尺,寬約6.8公尺」,是清朝古道的特色。橋南街有

三百年的歷史,清朝時商店林立,兩旁有近十戶清朝建築物,仍保留閩南式街

屋的特色,其中「泉利」打鐵老店有近兩百年歷史,已傳了六代,木造店舖裡

修修補補的長板凳及幾乎被客人踏平的門檻,皆是「泉流不息永多利」的最佳

見證。

橋南老街02

橋南老街01  

 

八角樓

八角樓創建於清道光二十七年(西元1847),是鹽水最為知名的古建築,為專營

糖業生意成為富商之「葉連成」商號主人葉開鴻及四個兒子所建。當時,商號

坐擁航連之便的月津港,透過船運將糖銷往中國,後將中國產製的絲綢布料運

回販售。返航時,為求航運平順,除了質輕的絲綢,通常兼運福杉、磚瓦、石

條等,做為「壓船底」,這些壓艙貨後來就成了葉家興建八角樓的最佳建材。

八角樓,樓高兩層,以中國福杉及石灰石磚為主要建材,因屋頂八角分執而得

名,整棟建築由12支長24尺、直通二樓的福州杉支撐,建築和設計都亟具人性

化,匠心獨具。整棟建築靠著榫頭與榫眼連接,窗戶、壁楮雕刻精美,紅磚牆

面皆可看出工法之細緻,為台灣閣樓宅第的經典之作,矗立於今日的街道間,

愈顯現其優雅的雍容古風。

八角樓,攝於1956年(楊富田提供)

(八角樓,攝於1956年:楊富田提供)

八角樓01  

 

鹽水意麵

來到鹽水,除了蜂炮,最令人嚮往的就是鹽水意麵了,在台灣各地常常可以看

到「鹽水意麵」的招牌,但真正來到當地品嚐,就有種朝聖的感覺,既興奮又

期待,如果規定要吃時必須先淨身焚香膜拜的話,也不算太過分的要求。站在

鹽水最熱鬧的街道上,各式小吃五花八門,找來一位當地居民打聽:「借問好

吃的鹽水意麵何處有?」,想不到跳出三位民眾熱心指引,幸好都指向同一個

目標,就位在中山路的點心城內,不用太費心四處奔走。

 

有別於一般的陽春麵,鹽水意麵是微帶波浪狀的扁麵條,麵條雖扁卻有嚼勁,

佐以汆燙過的豆芽菜和滷得非常入味的肉燥,搭配一碗令人充滿好奇的肉燕酥

湯,肉燕酥的內餡是以新鮮的魚漿與豬肉攪拌而成,再包裏麵粉加雞蛋製成的

外皮油炸,內餡略帶甜味,外皮酥脆,泡過湯的肉燕酥因吸附了湯汁變得稍

軟,像是喝豆漿配油條般的口感。

20131220_144101

 

美味的鹽水意麵,令人垂涎三尺,價格也相當平民,三個人吃飽只花160元,

問老闆娘有沒有算錯,她得意地笑說:「你以為這是市區裡的物價嗎?」,小

編不好意思地抓抓頭,果然,這是城市來的土包子才會有的疑問,雖然我們也

一樣住在同一個「台南市」。附帶一提,若意猶未盡,店家另有麵條伴手禮販

售,喜歡,無妨搬一箱回家,記得付錢就是。

 

其實,一座充滿歷史人文與歲月鑿痕的古鎮,猶如滄桑美人般舉手投足之間都

有其值得細心領略的風韻,走訪時倘若時間允許的話還有不少引人入勝之處

可前往踏尋,如護庇宮、大眾廟、鹽水天主堂、一銀巷、王爺巷…等,甚至滿

街舉目可見的老屋,而可解饞的美食,如豬頭飯、豆簽羹、水煎包、阿婆肉包

……等,或者保存古早風味的早點,也許,總該留一些讓訪客自己去摸索體驗

吧!

IMG_20131220_161948

IMG_20131220_162048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雲遊台南
    全站熱搜

    TNissu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