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04742  

許多宣教師們願意離鄉背井、前仆後繼的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度,在這裡奉獻出他們一生給一

群陌生人,而不求回報。而我們自己,土生土長的台南人呢?

鬧區裡的寧靜--與中山路天主堂的相遇

文 / 吳信達

雖然台南市區裡面有許多間天主堂,而每一間也都有不同的特色,但若要説全台南最早的天

主堂,那就是座落在中山路上的這一間「聖母無染原罪聖堂」了。這間天主堂存在的時間,

甚至比在前面這條路還久。這座天主堂的神父雖然是一位外國籍的神父,然而他說的台語卻

比在地人還要道地,也是天主教裡面少數國語不流利的神父。這座天主堂的存在,不但見證

了台南歷史的交替,也見證了天主教在台南的傳教史。

天主教的組織極為複雜,一般民眾熟悉的是羅馬教廷,然而在教廷之外還有各個大大小小的

修會與修道院。在一般狀況之下修會大多獨立運作,只有遇到較特別的狀況時就由教廷指派

任務。會說到這裡是因為,當年西班牙在淡水的時候,已有天主教進入傳教,但那時並不是

教廷指派的,而是屬於道明會的海外宣教組織玫瑰省,而台南初期的天主教傳教史,也跟道

明會脫離不了關係。在大航海時代,道明會的海外組織,從菲律賓到日本都可以看見他們的

蹤影。

然而,無論是天主教或是基督教,在滿清末年的台灣宣教,依然是面臨許多波折與打擊,甚

至許多次,這些宣教師都面臨喪失生命的考驗。

DSC04744  

坎坷的宣教之路

天主教第二次登台,是郭德剛神父在 1859 年的時候,那時還比英國長老會的馬雅各醫生早

了六年到台灣。但郭神父並沒有立刻進入府城,而是在高雄佈道約七年後才進入府城開始傳

教。在稍早的 1865 年,馬雅各醫生第一次到台南看西街附近行醫時,也是因為怕被暴民襲

擊而返回高雄的英國領事館附近行醫,直至1868 年12月才又回到台南開設教會和「舊樓」

醫館。

郭神父當年在府城的初期工作是以收容孤兒開始,最高收容人數達 60 人之多,其中在府城

還培育出一兩位傳道人,遺憾的是在 1868 年二月時,郭神父因公返回菲律賓時,無論是當

時簡陋的聖堂或是孤兒收容所皆被仇教排外的民眾摧毀於一旦。當時的本地傳道還被民眾打

的遍體鱗傷,那時官府不但不保護本地的傳道,反而還施以重刑,雖然最後順利回到高雄前

金,但也因為傷重而蒙主恩召了。

天主教在台南第一次的開拓史同樣也是以慘淡告終,之後 20 年,天主教在台南低調傳教,

神職人員也來來去去,可能當年的宣教挫敗對於道明會來說是大傷吧?直至 1889 年,道明

會才正式在今天中山路的現址,蓋起較具規模的聖堂。

雖然天主教在清末與日治時期對於台灣的貢獻並不明顯,然而在 1940 年之後,天主教在社

會服務、偏鄕醫療、弱勢救濟、公益文教等事務上,仍然有不可磨滅的影響力。在當時戰後

的台灣,基督教與天主教扮演了安定台灣社會的重要角色。

DSC_0017  

心靈的花園

走進中山路的天主堂,一般時候聖堂是不開放的,但是旁邊的花園到是可以在這裡稍微休息

一下。而在12月慶祝聖誕節的時候,還可以看到聖嬰耶穌的雕塑與擺設,對於教徒來說,這

是一幅極為祥和與帶來好消息的意象與畫面。

天主教的庭園造景,除了植物之外,總是喜歡放一些雕像。在印刷術還沒發明之前,書本是

極為昂貴的物品,而當時的識字率也不普及,然而,為了幫助信徒能更認識信仰,是否只能

讓信徒死背經文與教義?這似乎也是極為困難的,因為那時候也沒有所謂的國民教育,就算

背熟了若不了解意含,背誦的意義也不大。在神職人員百般苦思之下,終於想到一個辦法,

那就是透過訴說各式各樣聖徒的故事,讓信徒方便去刻劃在心裡。然而有了故事還不夠,還

需要教導信徒透過默想聖徒的事蹟,學習前人的榜樣。這也就是為何在天主教與東正教裡

面,常常看到許多故事、人物的雕塑、壁畫等作品的原因了。他們的存在可不是為了觀賞,

而是為了提醒信徒,不要忘記信仰的前輩所留下的事蹟,去激發信徒的思考並同時勉勵信徒

更加的敬虔與愛主。基督宗教是對死後的世界有盼望的宗教,深信在未來能與眾聖徒一起在

主的面前一同吃喝來歡慶。

因此當信徒遇到挫折或是苦悶的事情的時候,有些人喜歡來到聖堂或花園走走,去重新激發

他們對於信仰與人生的思考。想到過去聖徒的堅忍、想到未來天上的榮耀,或許當下有百般

的困難與挑戰,然而,信徒們總是能在最困難的當下,依然相信神的憐憫與恩典。或許,這

也是許多宣教師們,當他們走不下去時重新激勵自己的方法吧!

DSC_0029  

自然的生態

走進花園,各式各樣的樹木互相輝映,彼此互相獨立但卻又生生相息。很多公園總是為了種

樹而種樹,即使有一些規劃,也是為了刻意排一些圖樣,而有太多的人為痕跡。但在這裡,

同樣的樹很少種超過兩顆,雖然會去剪枝葉但不會過度地營造人類的偏好。在一片小小的花

園裡,樹種極為多樣,卻又不顯得凌亂,反而極為井然有序,更突顯石堆洞穴中的聖母像。

自然的生態本就是如此,人的社會也理當是如此。基督宗教強調的合一,其實就像是一個交

響樂團,每個樂器都能各司其職,而當各個樂器交織起來,就能合奏出一首美麗的樂章。雖

然有的樂器較突出,有的較隱晦,然而每個樂器要做的,就是只有表現出自己的特質,而不

是與他人比較,誰較容易受到觀眾的注目。

許多宣教師們願意離鄉背井、前仆後繼的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度,在這裡奉獻出他們一生給一

群陌生人,而不求回報。而我們自己,土生土長的台南人呢?我們又能為這片土地貢獻出什

麼?我們是否能盡心盡力、無怨無悔的活出我們自己,活出自己獨特的那一份?我們是否願

意在這片土地上,看到更多各式各樣、多采多姿的文化?

DSC04750

DSC_0007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台南的故事
    全站熱搜

    TNissu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