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五福大帝中的「應靈公」嘴型如鳥很特別  

王爺信仰有多興盛?臺南市北門區南鯤鯓代天府2011年統計,海內外分靈廟超

過10000座,雖然應該是連同配祀王爺的廟一併計算,但香火鼎盛由此可見……

龐雜又特殊的王爺信仰

文.攝影/林建農

王爺信仰在臺灣非常興盛,許多廟奉祀王爺,廟口附近叫做「王宮口」。各地

「王船祭」場面盛大,每逢廟會遶境遊行,陣頭鬥鬧熱吸引參觀。但很多人

對王爺可能一知半解,以為王爺廟的「大王」、「二王」、「三王」、「四

王」、「五王」,就像媽祖廟的「大媽」、「二媽」、「三媽」,是同一尊神

明的分身。

 

事實上,王爺信仰廣泛而龐雜,各地傳承演變極為多元,每座王爺廟都有特別

典故和傳奇,眾多王爺背景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論。

 

王爺信仰有多興盛?日本統治期間,臺灣總督府於1915年(大正4年)開始寺廟

調查,四年後丸井圭治郎編纂完成《臺灣宗教調查報告書》,當時以王爺為主

神的廟有447座。1934年(昭和9年)臺北帝國大學(臺大前身)副教授增田福

太郎再度調查,王爺廟共有537座。這兩次調查結果,王爺廟都僅次於福德正神

的土地公廟,比主祀媽祖、觀音、玄天上帝、有應公、關帝、三山國王、保生

大帝的廟還多。

 

1959年(民國48年)臺灣省政府文獻委員會由劉枝萬主持全面調查,王爺廟共

717座排行第一。1981(民國70年)仇德哉進行調查,兩年後由臺灣省文獻會

出版《台灣之寺廟與神明》,王爺廟有753座,其次觀音佛祖578座、天上聖母

510座、釋迦佛祖499座、玄天上帝397座,福德正神392座退居第六。

大銃街元和宮全台白龍庵五福大帝神像  

(大銃街元和宮全台白龍庵五福大帝神像)

 

鼎盛的香火

這幾次寺廟調查統計,因為主持人不同,分類和認定標準未必一致,只能當做

參考,但王爺信仰有增無減為不爭事實。臺南市北門區南鯤鯓代天府2011年統

計,海內外分靈廟超過10000座,雖然應該是連同配祀王爺的廟一併計算,但香

火鼎盛由此可見。

 

但大家也不必太驚訝,或懷疑真有這麼多的王爺廟嗎?所謂「王爺」其實是個

統稱,涵蓋上百不同姓氏的王爺群,不像觀音佛祖、天上聖母(媽祖)、玄天

上帝、關公等等,是特定的單一神明。各地王爺來歷和傳說未必相同,例如南

鯤鯓代天府供奉李、池、吳、朱、范等五府千歲,但「五府千歲」至少另有

謝、周、陳、康、沈;蘇、邱、梁、秦、蔡;池、刑、金、何、馬;溫、白、

紀、范、雷;朱、岳、韓、金、伍;李、天、池、武、抄等等王爺組合。

 

此外,還有兩個、三個、七個、十二個不同姓氏王爺同祀,以三府千歲來說,

至少有葉、朱、李;張、李、莫;池、李、朱;朱、天、柳;朱、曹、魏等等

不同組合。臺南五大香之一「蕭壠香」佳里金唐殿,主祀朱府、雷府、殷府千

歲,之前鎮殿主神為蕭王爺,附祀的金元帥稱金府千歲。中西區南廠代天府保

安宮二樓後殿主祀七府千歲,李、池、吳、朱、范五府外,再加上天池壇天王

爺,和尊王壇武安尊王(相傳為唐朝安史之亂死守睢陽的張巡),廟口附近

稱為「王宮口」。以前五條港中的佛頭港,上源之一「王爺港」直通米街廣安

宮,廟內供奉五府千歲,並與共善堂邢王爺合祀。

 

各地還有更多單姓王爺廟,例如彰化芳苑「漁火節」聞名的王功,當地舊名

「王宮」,以前漁港邊有座主祀池王爺的王爺宮。屏東東港東隆宮主祀溫府千

歲,分靈到臺南北門三寮灣東隆宮,每次祭典合力遷船恭送,燒「溫王船」場

面盛大。

安定蘇厝長興宮展示在曾文溪「送王」照片

(安定蘇厝長興宮展示在曾文溪「送王」照片)

王爺遶境吸引許多人參觀陣頭表演-2  

(王爺遶境吸引許多人參觀陣頭表演)

 

琳瑯百家姓

日本時代調查全臺灣共有132姓的王爺,民國72年學者調查則有98姓,以「百

家姓」來形容王爺一點不為過。但即使是同姓王爺,名字、來歷未必相同,例

如五府千歲中的「大王」李府千歲,據說是唐朝開國功臣李大亮,但另有說法

是中唐輔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的李泌,也有說是整頓中晚唐吏治的李德

裕,甚至「詩仙」李白,及李靖、李辛陽、李柏瑤、李勇、李光前等等歷史名

人,都被供奉為李府千歲。相傳朱府千歲是唐朝開國功臣朱叔裕,但也有說法

是「開漳聖王」陳元光部將朱參,臺南市北區三老爺宮的朱府千歲,據說是被

南明唐王賜姓朱的「國姓爺」鄭成功。

 

臺南供奉李、池、吳、朱、范五府千歲聞名的,還有麻豆代天府、安定蘇厝第

一代天府真護宮等等。安南區土城的鹿耳門聖母廟原名保安宮,更名改建號稱

遠東最大媽祖廟,前落「五王殿」主祀五府千歲和王船。

 

「王爺」是歷史上一種爵位,僅次於皇帝「萬歲爺」,因此王爺又稱「千歲

爺」,或「王公」、「大人」、「老爺」等,代表上天最高的「天公」玉皇大

帝,到人間鑒察善惡、燮理陰陽,所以也稱為「代天巡狩」。

臺南的延平郡王祠最初是開山王廟,鄭成功三代成為王爺信仰系統-1  

(臺南的延平郡王祠最初是開山王廟,鄭成功三代成為王爺信仰系統)

 

精彩傳奇故事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舉辦王爺特展,將王爺傳說分成「英靈化為鬼雄」、「瘟

部神明信仰」兩大類,兩者又互相附會影響,在各地發展出多元且複雜的王爺

信仰。其中英靈化為鬼雄的王爺,許多來自不同時代,傳奇故事多采多姿,甚

至同一成神過程有好幾個版本。但簡單歸納幾乎都是生前對國家社會有貢獻,

悲天憫人捨生取義,受到民眾敬仰崇拜,玉皇大帝敕封為王,到凡間繼續福國

祐民。

 

連橫《臺灣通史》認為「王爺」和鄭成功有關,鄭成功死後被尊稱為「開臺聖

王」,民間建有開山王廟(延平郡王祠前身)。臺灣納入清朝版圖,民眾不敢

公開祭祀抗清的鄭王,暗中以王爺、老爺、大人祭拜追念鄭成功。臺南市北區

三老爺宮的朱府、曹府、魏府千歲,東門、歸仁大人廟的池府、朱府、李府千

歲,據說就是鄭成功、鄭經、鄭克 祖孫三代,永康二王廟也和鄭經有關。

瘟部神明和從前瘟疫橫行息息相關,所謂瘟疫就是急性傳染病,以前醫藥不發

達、民智未開,一旦發生死傷嚴重的流行性疾病,認為上天懲罰人類為非作

歹,派瘟神施瘟、疫鬼造疫。「瘟神」原始型態包括死於非命的厲鬼,或為了

救人服毒示警的善士,民間敬畏崇祀,成為玉皇大帝敕封的正神。因此在驅瘟

除疫時舉行王醮懺悔贖罪,希望帶走瘟疫消災解厄,並祈求合境平安。

 

臺南市安定蘇厝長興宮、西港慶安宮十二瘟王又稱為「行瘟王」,以12地支為

順序值年輪流視事,已轉化為「代天巡狩」保境安民王爺。兩宮平時僅有王

令,每逢丑、辰、未、戊年,三年一度建醮,才恭塑輪值瘟王金身供祭祀,慶

安宮並發展成「臺灣第一香『西港仔香』」的盛大刈香文化。雲林褒忠鎮安宮

與雲林、嘉義地區的十二瘟王系統,另外形成「五年千歲」,每隔四年建醮。

許多民眾到安定蘇厝長興宮請「王令」回家膜拜  

(許多民眾到安定蘇厝長興宮請「王令」回家膜拜)

 

五福大帝

瘟部神明還有源於《封神演義》的瘟部正神、遭海難集體溺死的「三十六進

士」,和慘遭害死的「三百六十進士」等等傳說,及後來成為瘟神信仰重要型

態的「五福大帝」傳說。

 

五福大帝和《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收錄的「五瘟使者」有關,故事大意是說,

隋文帝開皇年間(西元6世紀末),有五力士身披五色袍凌空出現,一人執杓與

罐,一人執皮帶和劍,另三人分別執扇、錘、火壺。他們就是春瘟張元伯、夏

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冬瘟鍾士貴和總管中瘟史文業,奉令行瘟降疫。

 

五瘟使者後來成為福州一帶保護神,稱為五福大帝、五福王爺、五靈公等,即

顯靈公張元伯(原春瘟)、應靈公鍾士秀(原冬瘟鍾士貴)、宣靈公劉元達

(原夏瘟)、揚靈公史文業(原中瘟)、振靈公趙光明(原秋瘟趙公明)。

 

傳說五靈公原是五位交情很好的讀書人,夜遊「撞見」疫鬼在井中下毒,他們

擔心無辜民眾遭殃,情急投井以身試毒,死前留書警告不能喝井水。大家感念

他們捨己救人建廟祭祀,玉皇大帝封為五靈公,專門驅除瘟疫保境安民,從此

「行瘟」轉化為「逐疫」。

南鯤鯓代天府海內外分靈廟眾多,被稱為全臺「王爺總廟」  

(南鯤鯓代天府海內外分靈廟眾多,被稱為全臺「王爺總廟」)

 

驅邪八家將

五福大帝不僅是地方守護神,也被奉為陰間司法神,對閩南地區王爺信仰、城

隍信仰都有相當影響。清代中葉臺灣發生瘟疫,福州班兵從家鄉迎奉五福大

帝,在總鎮署右側興建白龍庵,後來泉漳士紳從白龍庵分靈,在目前臺南市中

西區青年路「亭仔腳街」興建西來庵。

 

五福王爺出巡或除瘟時,開道捉鬼驅邪的護衛,一般習慣稱為「八家將」,其

實陣頭不一定8人組成,各地有4、6、8、10、12、13等不同人數裝扮。臺灣最

早傳承的臺南白龍庵,保存至今的張部顯靈公駕前如意增壽堂,和西來庵吉聖

堂都稱「什家將」,不叫八家將。

臺灣歷史博物館常設展「什家將」蠟像虎虎生風-1  

(臺灣歷史博物館常設展「什家將」蠟像虎虎生風)

 

西來庵事件

原在目前台南公園附近的白龍庵,日治初期廟地被徵收改建陸軍營舍,五福大

帝神像遷到自強街、北華街口,主祀保生大帝的「水仔尾真人廟」,後來改稱

大銃街元和宮全臺白龍庵。

 

1915年(大正4年)余清芳等人以五福王爺名號,在西來庵扶乩募眾,到舊名噍

吧哖的玉井等地起事,是規模最大、犧牲人數最多的武裝抗日,史稱「噍吧哖

事件」、「余清芳事件」或「西來庵事件」。西來庵因此被總督府查禁,戰後

在目前正興街重建,再遷到北區大興街並成立西來庵文化館。

臺南市大銃街元和宮全台白龍庵供奉「瘟部主宰」五福大帝  

(臺南市大銃街元和宮全台白龍庵供奉「瘟部主宰」五福大帝)

 

信仰的系統

長年投入臺灣民俗研究的黃文博說,王爺信仰至少可分為戲神系統(西秦王

爺)、家神系統(家鄉名人或自家祖先成神的王爺)、英靈系統(歷史名人的

王爺)、鄭王系統(明鄭三代),和成為主系的瘟神系統。

 

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專員陳宏田的碩士論文研究王爺信仰,著有《臺南地區

王爺信仰》,歸納臺灣王爺祀神型態為部份庶物崇拜、動植物崇拜及自然崇拜

(如石頭公、樹王公、十八王公廟義犬、三山國王等);部分祖先崇拜及聖賢

崇拜(如護國尊王、開漳聖王、廣澤尊王、寧靖王等);部份厲鬼信仰(有應

公、將軍、元帥晉升為千歲級王爺);部分行業神崇拜(如西秦王爺、田都元

帥);和瘟神信仰。因此,他將王爺信仰細分為瘟神王爺、五府系列王爺、諸

府王爺、聖王王爺、王爺帝號、帝級王爺、尊稱王爺、待昇王爺、自然神王爺

等九類。

 

瘟神成為王爺信仰主要系統,和地理環境有很大關係。臺灣四面環海,島內許

多高山峻嶺,溼熱蒸發毒氣形成瘴癘,未開發前水土不服容易染病,死傷增多

被當做瘟疫。各種急性的流行性熱病,中醫都稱為瘟病,如暑瘟、伏瘟等,動

物傳染病叫做雞瘟、豬瘟等。近年引起恐慌的禽流感、狂犬病,或腸病毒、登

革熱,和2002年擴散全球的SARS,若在以前都屬於瘟疫。

 

為了驅瘟有請瘟神消災解厄外,相傳一百多年前清光緒年間,目前臺南鹽水一

帶發生瘟疫,居民求助當地武廟關公,在元宵節晚上由周倉爺開道、關聖帝君

殿後,一路燃放炮竹,發展成著名的鹽水蜂炮。

臺灣歷史博物館常設展王爺出巡,五面令旗代表五府千歲系統  

(臺灣歷史博物館常設展王爺出巡,五面令旗代表五府千歲系統)

 

演化的進程

臺東元宵節「炸寒丹爺」民俗,目前主要說法,也稱「邯鄲爺」、「玄壇爺」

的寒丹爺是五路財神,傳說姓趙名公明(或光明),和五瘟神、五福大帝之一

同名同姓,最初是否與逐瘟有關不得而知。

 

為臺灣民俗奠基的劉枝萬,半世紀前發表〈臺灣之瘟神信仰〉,提出「瘟神演

化六階段說」:死於瘟疫之厲鬼→取締疫鬼之神祇→保護航海之海神→精通岐

黃之醫神→保境安民之正神→十全萬能之神明。

 

民俗相關著作等身的黃文博,在《倒風內海及其庄社》中說明,瘟神王爺傳說

最早流行在濱海區域,隨移民拓墾腳步開枝散葉,在臺灣發展出不一樣信仰面

貌,由原始瘟疫厲鬼轉化為護航海神,再進化為萬能神祇。其間受到民間故

事、歷史小說影響,王爺信仰與歷史結合頻頻見於經傳,生前不是某某進士就

是某某王爺,再加上正統情節,王爺都成為忠君愛國的英雄人物。

 

許多信仰幾乎都有類似現象,厲鬼只要能驅邪降魔、福國祐民,自然會轉化演

進,成為受廣大人民景仰膜拜的正神!

(作者為文史研究者)

臺灣歷史博物館王爺信仰特展,臺東成功五福宮燒王船時,寒單爺遶行畫面很特別

(臺灣歷史博物館王爺信仰特展,臺東成功五福宮燒王船時,寒單爺遶行畫面很特別)

麻豆代天府是有名「五王廟」,也是供奉李、池、吳、朱、范等五府千歲  

(麻豆代天府是有名「五王廟」,也是供奉李、池、吳、朱、范等五府千歲)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閒閒看熱鬧
    全站熱搜

    TNissu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